大渡口

招商网

大渡口招商网  >  大渡口招商动态  >  李庄的美,不仅仅是那一盘爽口的蒜泥白肉

李庄的美,不仅仅是那一盘爽口的蒜泥白肉

| 招商动态 |2017-03-30

烟雨苍茫访李庄

偷得浮生一日闲,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乘江轮顺长江而下前往李庄。适逢细雨如织,纷纷扬扬。两岸青山,远山近树,江中波涛都沉浸在迷蒙烟雨中。当见到南岸如水墨画一样的苍茫烟雨中隐隐约约出现绿树掩黛瓦、飞檐伴翘角的所在,那一定就是李庄了。

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听说李庄是在中学时期。一位漂亮的女实习老师到我班任课,她在介绍自己时说:就读于李庄的宜宾师专数学专业(现已称宜宾学院,并迁址市区)。后来,因偶然阅读到相关史料,让我对这个曾经被历史的风沙几乎掩埋的川南古镇佩服有加并心驰神往:不仅有着1460多年的历史传承,更在中华民族抗日图存的峥嵘岁月里作为文化学术的避难所,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为当时中国四大文化中心,被当今学人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一个蜀南小镇该有着怎样的丰厚的底蕴与博大的胸怀方能堪当此誉?

轻装上岸,冒雨从码头拾级而上,走进烟雨深处的李庄。

李庄位于宜宾长江下游19公里处的南岸,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这个千年古镇至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十八条古街小巷和众多的宫宙祠楼。其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以木结构为主的街道两旁风火山墙高耸,院落间小巷幽深,雕花门窗,古色古香。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街接衢,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巷中以保存最完好全长60多米的席子巷最为有名:街面以青石铺就,两边有对称的十八间铺面,房檐逼仄,仅留一线天光。随性而行,徜徉在古街巷中,仿佛置身于一幅陈年已久的画中,而静谧中传来脚踏青石的足音,引人遐思……

而李庄文化底蕴的丰沛与荣耀,最是“同济迁川”的艰辛岁月。也许没有这段岁月的洗礼与积淀,李庄亦如全国众多的古镇一样,除了民居、古建筑、民俗外,缺少一份文化的厚重。

1940年秋,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为阻断中国抗日的外援通道,日机对昆明、滇缅公路狂轰滥炸,迫使当时历经5次迁徙辗转从上海迁到昆明的同济大学欲第六次迁校于川。通过联络,当时的宜宾拥挤,无力安置。近郊南溪县城虽有能力,却因当地士绅担心大量人口涌入会导致物价上涨而反对。而当时隶属于南溪县的李庄却正好相反,当地的开明绅士罗南陔、张鼎臣等几位士绅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各界人士商议,一致同意同济大学等迁来李庄,并发出一纸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短短十六字电文掷地有声,改写了蜇伏长江之畔千年古镇的历史与命运,让李庄铸就绝世的辉煌,赢得享誉中外的美誉,也让李庄自身加快了文明进程。

当年底,李庄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先后迎来了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直到抗战后的1947年才陆续回迁。沿着石板街道,傅斯年、董作宾、陶孟和、李方桂、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大师学者陆续走进李庄。随着这些大学与研究院所的迁入,原本面积仅1平方公里、人口仅有3000余人的小镇,一下陡增人口10000多人。为此,开明乡绅们除捐出自己的家祠外,动员腾出宫庙楼堂等公共场所和民居予以安置。于是而古朴的民居、“九宫十八庙”就成为这些机构和学人在连天的抗日风烟之下宁静的栖身、求学、研究之所。几经颠沛流离之苦的学人,终于享有一张虽简陋却也清静的书桌。是时,同济大学总办室设在禹王宫、图书馆设在王爷庙、工学院设在东岳庙、理学院设在南华宫、医学院设在祖师殿,中央研究院设在镇西南板栗坳的张家大院,中央博物院设在张家祠,中国营造学社设在镇西上坝的张家院子,金陵大学文科所则在羊街的王家大院……穿行在这些处所之间仍然可以想象李庄当时的热闹与繁华:偏街小巷迎面而来的几位青年,说不定就是当时同大的学子、日后的知名学者;江边码头西装革履临江沉思者,或许就是当时的学术大师。

这些学府和研究机构在云集李庄达五、六年之久,在李庄的庇护下,不仅养育了一批青年学子和专家学者,自身也得到完善与发展,而且学术成果斐然。除傅斯年、董作宾、陶孟和、李方桂、李济、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梁思永、童第周等一大批蜚声中外大师学者云集李庄外,当年在这个小镇上经受战火淬沥的后起之秀如周一良、梁方仲、巫宝三、汤象龙、屈万里……数十年后大多成了各自学术领域的领头人。曾经在李庄工作、生活、学习过的大师、学子中有36人成为院士。在李庄的岁月里,同济大学增设了法学院,工学院的造船组扩充为造船系,理学院的数理系扩大为数学系和物理系,医学院则附设了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和增办了高级医事检验职业科,从而初具综合性大学规模。中国营造学社与清华大学合办了一个中国建筑研究所,此即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前身。在李庄的大批学者于战乱烽火之下,秉持“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的抗战人文精神,潜心治学,完成无数的学术巨著。中国建筑科学之父梁思成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考古大师董作宾的巨著《殷历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学术论文集《六同别录》,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的《美国土语的结构》,马学良的《撒尼彝语》,董同龢的《上古音韵表稿》、《汉语音韵学》,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的《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与《中国民族的形成》、《中国文明的开始》、《安阳》,东巴文化之父李霖灿的《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诗》,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等诸多学术巨著,大都在李庄时期出版或完成。童第周教授当年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利用下雪天的光线或太阳光,在显微镜下做出了和国外权威学者不谋而合的胚胎学实验。当时同济医学院关于痹病诊治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一等奖。这些著作至今仍然是各自领域权威巨著,而且还深远地影响着现代学术文化人。偏远的古镇李庄,仍与世界文明息息相通。海外邮件,只要写上“中国李庄”便能准确寄达;同盟国的一些科研机构,也常收到“中国李庄”交换的学术刊物和书籍。印度访问学者狄克锡曾在板栗坳的史语所度过一段难忘时光。外国教授史图博、魏特、鲍克兰、史梯瓦特、陈一荻等,跟随同济大学迁徙李庄,波兰籍犹太人魏特教授成了葬在李庄天井山的孤魂。国际友人费正清、费慰梅、李约瑟等曾造访过李庄,并与那里的朋友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童第周等长期保持联系。李约瑟在李庄,为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获取了一批重要史料……小小的古镇李庄,在当时的确无愧于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文化学术重镇之称,这也是李庄人历久引以自豪的荣耀。

李庄人以共赴国难、为国分忧的胸怀,克服地小物寡等种种因难,包容接纳这些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准的学府与研究机构,做出的牺牲自不待言。当时生活在李庄的知识人分子很多,李庄人对知识分子也乏了解,少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们。乡绅罗南陔毅然把一个女儿嫁给了中央研究院的学者,让另一个和同济大学的学生结了婚。由此带来的示范效应,有知识的光棍们陆续娶上了媳妇。这些学府与研究机构的存在也为落后、封闭的小镇启蒙开智、拓展视野、濡染现代学术文化,推动文明开化提代了契机与与便利。同济等大学的到来,李庄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学业,都可以在本地完成,成就小镇教育史空前绝后的辉煌篇章。同济工学院以直流发电机发电供教研之外,也供当地打米、照明,让当地人第一次接触分享到电动机械、电灯等现代科技便利;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安置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李庄人也因此有眼福目睹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顶级文物展览,这是李庄人独享的尊荣。同大医学院经过科学化验,查出当地食盐中有氯化钡而导致中毒,从而根治了当时流行的麻脚瘟(软病),在治病济困的同时,也丰富了民间的科学知识。就在李庄的古戏楼上,1942年5月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与迁到邻县江安的国立剧专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让李庄人第一次欣赏到话剧这种崭新的戏剧艺术。就连远近闻名的美味“李庄白肉”的美名也得益于这些学者。据传,当年李庄的“留芬”饭馆老板接受社会所所长陶孟和建议,将时名“裹脚肉”的这道美食改名为雅朴的“李庄刀工蒜泥白肉”,即现在的“李庄白肉”,使之声名远播。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府与研究机构在当地的科普展览活动,对当地开启民风民智的重要作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大量的人体骨骼、同济大学上人体解剖课被民乡偶然看到,便传出“吃人”的谣言,于是有鸣锣驱鬼、聚众闹抗议之举。当局调来驻军,只等一声令下进行镇压,矛盾一触即发。乡绅罗南陔和傅斯年等知名学者均反对动用武力,力主宣讲疏导,并为当局采纳。于是,为一个小镇乡民而办的专场顶级展览应运而生。1941年,同济医学院在祖师殿厅堂内,举办了人体解剖展览。师生们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人体的组织构造、各种器官的作用、得病的原因、解剖的作用和怎样对症治疗。乡民扶老携幼前往参观,医科教授们也当场为乡民义诊。师生们还告知参观者,凡有小病,可以在镇上同济医学院门诊检查治疗;遇到大病,可到宜宾同济大学开设的医院进一步治疗。当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纪念日,具有全国水准的文物科普展览在李庄板栗坳栗峰山庄的上厅房隆重举办。看看纪念会暨展览开幕仪式上的主讲人与来宾,你便可知其规格之高:由董作宾主持,社会所所长陶孟和发表演讲;体质人类学所主任吴定良也上台演讲,介绍了研究人骨头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等;董作宾、李济、凌纯声、梁思永等分别担当解说员,即使是解说员都是当时的学术泰斗级人物。展品从古人类骨骼到恐龙等动物化石,从古代兵器、甲胄到国外的文物、模型,从安阳出土的青铜器到明清的字画……展览期间,郭沫若、曹禺,还有美国驻华使馆官员以及其他重要人物都来了,当时国共两党的报纸都报道了展览消息。文明春雨润心智,一场干戈化玉帛。当地乡民参观后大开眼界,看到了人类的祖先、远古猿人的头盖骨,看到了教授们的研究成果,看到了医学的力量。知识分子和乡亲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信任与友谊。此后,随着同济大学和中央博物馆又联合举办过多次展览,民众见识增多,医学院学生拿着骷髅坐在江边,一边饮茶,一边研究,过往乡人也习以为常;乡下人在山坡古墓旁拣到人头骨头,会主动送到同济大学;甚至有当地女子也敢下河游泳。

岁月流逝,掩不住历史的足迹。国难当头,李庄人顶住各种压力,敞开胸襟毅然接纳了这些机构与学人,并以辛勤农作,垦荒栽种,节衣缩食,保证数千学子的食粮供应。靠着李庄人的无私奉献,大量的中华文化终于得以免受那场战火的摧残。这份赤诚与伟绩,合当流芳青史。而受益于李庄滋哺的这些机构、学人、学子及其后辈也感怀此情,矢志不忘。60多年后,仍有不少人前来寻根访故,并倾力回报。文化血脉的延绵与持久令人荡气回肠。

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回迁。临行前,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等十多位专家联名立了一块“告别栗峰碑铭”:“本所因国难播越,由首都而长沙、而桂林、而昆明,辗转入川,适兹乐土,迩来五年矣……同人等犹幸而有托,不废研求……言念别离,永怀缱绻……我日东归,我情依迟。英辞未拟,惜此离思”。如此乐土,父老乡亲、山水草木均令人难舍。从小生长在栗峰山庄的张轶群教授,当时还在同济大学读书,离开家乡时,特意画了一幅“栗峰山庄家园图”。其对故土李庄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同济人一直都惦记着李庄这个第二故乡。多年来,同济大学的不少重要科研项目都倾注着对老家的关爱。比如长江源头考察、李庄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建等等。一批又一批老师、同学回到李庄开展各类活动。2001年,同济大学在李庄举行了“四川李庄同济大学爱国荣校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表达着对李庄的感激之情。从2002年开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多次亲赴李庄,为古镇做开发保护规划,历时两年助李庄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又在李庄原同济操场、现李庄中学操场建立“同济纪碑”。2009年 4月26日至27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女梁再冰等一行,来到古镇李庄,缅怀当年度过的难忘岁月,看望当年曾以博大胸怀给予她们关爱帮助的李庄父老乡亲。她10岁左右同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来到位于长江边的古镇李庄,16岁左右离开李庄,曾在李庄镇中心校、李庄同济附中等就读。尽管少年时在李庄仅生活了6年时间,但老人说得一口流利的李庄话。她说, “李庄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关爱八方游子,感谢李庄,感谢古镇的父老乡亲。”

在李庄精神饱食之后,物质的口福亦不可或缺,不品“李庄白肉”无疑是一大憾事。作为一道有名的美食,其选料、烹煮、刀功、佐料讲究多多。原料肉要选猪后腿将臀部去掉第一刀之后的“二刀肉”,烹煮时火候要恰到好处,以宽而薄的刀将肉片成长约20至30公分、宽15至20公分、厚仅1至2毫米肥瘦均等的薄片,食用时再蘸以七星辣椒、花椒、大蒜、酱油、白糖、麻油等调制而成的蘸水。有肥而不腻、爽口化渣的特点。在临江的一个饭店品尝“李庄白肉”时,想起去年央视的“欢乐中国行”走进宜宾那期节目中主持人林依轮教董卿吃“李庄白肉”:先将宽大的肉片拈在筷上,然后甩动着使肉片缠在筷上成筒状,再进口。我以为这是作秀加鬼扯。理由是:如果先甩成筒状后再蘸蘸水,那里层的肉不能沾上佐料,入口必见肥腻;若是先将肉片蘸上蘸水后再甩成筒状,那甩的过程中必将蘸水四溅,同坐、邻桌肯定不容。吃着吃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店主与来访的同济学人的照片,突出联想:当年乡绅罗南陔们真有先见之明!当时以十六字电文招来众多顶级学府与研究机构之举,虽然顶着物资匮乏、物价上涨的压力,但随着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到来,必然带来投资,必然拉动消费,必然增加就业。以时下的眼光观照,不就是一次非常高明的大获成功招商引资之举吗?

走出饭店,忽然感觉到一个现象在心中纠结。那就是像罗南陔这样一批开明乡绅,力促“同济迁川”、让学府院所安身家宅宗祠、与大师学者保持良好关系、嫁女与学人、开当地开化文明先河之辈,在李庄我所到之处却鲜见介绍与纪念?按理,李庄不该忘记,历史也不该遗忘。几经周折才打听到:当年作为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在当地拥有半条街和田亩无数、号称“罗半街”的罗南陔,虽然其大儿子、二儿子、三女儿、五儿媳妇都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却在后来的“土地改革”中作为“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与当时的代区长张官周等三人一同被处决。处决的刑场就在当年的同大操场、后来的李庄同济广场。雨越下越大,原本朝圣的心情变得沉重而黯然……

抖落满身烟雨,最后登临李庄的标志性建筑魁星楼,凭栏远眺:无边细雨潇潇下,槛外长江滚滚流。

更多阅读分享,请关注“富顺悦读工坊”。投稿邮箱QQ314977521,来稿时请附100字以内简介及近照一枚。主编微信grb5324。赞赏一半即稿酬。

鼓励原创,分享阅读

招商热线:400-116-9096
投资指南

大渡口区大渡口于1965年为服务大型企业重钢设区,地处主城区西南部,滨临长江。1995年区划调整前,面积仅7.46平方公里,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当时的区情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即:一个大企业(重钢)、一条路(钢花路)... 更多

投资大渡口
  •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立即咨询
  • 企业政策

    企业政策

    立即咨询
  • 厂房仓库

    厂房仓库

    立即咨询
  • 写字楼租售

    写字楼租售

    立即咨询
  • 资金扶持

    资金扶持

    立即咨询
  •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

    立即咨询
  •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
    友情链接:

    涪陵区招商引资招商网    潼南区招商引资招商网    酉阳县招商引资招商网    大渡口区产业扶持政策

    大渡口土地出租出售     大渡口厂房出租出售     大渡口仓库出租出售     大渡口写字楼出租出售

    大渡口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

    您好,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工业用地、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也可直接拨打400-116-9096,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

    稍后再说

    马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116-9096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政策
  • 土地厂房咨询
  • 资金扶持咨询
  • 其他相关咨询